种名:苦树
学名:Picrasma quassiosdes(D.Don)
别名:
花期:
生态性状:喜光植物
观赏性分类: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
科:楝科 属:梀属
产云南中部(富民、禄丰)、东南部(屏边、砚山)、南部(普洱)、西南部(凤庆)、西部(鹤庆)等地。 海拔1400——2400米湿润的山谷杂木林中。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自克什米尔地区经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东达朝鲜、日本均产之。辽宁有一变种。
苦树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5—10米,树皮薄,暗褐色至灰色,平滑,有纵条纹及皮孔,极苦;冬芽裸露,密被红锈色毛;幼枝多少被毛,老枝红褐色,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常聚生于枝顶,长20—35厘米;小叶3—7对,对生,近无柄,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渐狭,常偏斜,边缘或至少在中部以上的两侧具钝圆锯齿,表面发亮,背面较淡而无毛,或在幼时沿中肋甚至侧脉被毛。叶柄约为叶轴的1/3—1/5,均无毛。
苦树生长习性
苦树小苗栽培繁育
苦树主要病虫害
苦树园林用途
木材稍硬,心材黄色,边材黄白色,刨削后具光泽,供制器材;树皮及根皮极苦,含苦楝树甙(quassin C22H30O6)与苦木胺(picrasmin C22H30O6),为苦树中的苦味质,有毒,入药能泻湿热、杀虫治疥;亦为园艺上著名农药,多用于驱除蔬菜害虫。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