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白刺
学名: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别名:地枣、酸胖、白茨、沙漠樱桃
花期:
生态性状:耐旱植物
观赏性分类:观花植物,观叶植物
科:蒺藜科 属:白刺属
白刺分布于我国的西北沙漠地区及华北、东北沿海地区,张家口坝上、天津、沧州、寿光、东营等地都有野生,
白刺形态特征
高1—2m。多分枝,平卧,先端刺针状。叶通常2—3片簇生,宽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8-25mm,宽6—8mm,先端钝圆或平截,全缘。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较稠密,萼片5,绿色,花瓣5,白色,雄蕊10—15,子房3室。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熟时深红色,长8—12mm,直径8—9mm,果核窄卵形,长5—6mm,先端短渐尖(图135)。与本种相近的有2种:小果白刺(N.sibirica Pall.)果较小,果径6—8mm;核长4—5mm;嫩枝上叶4—6片簇生。大白刺(N.roborowskii Kom.)果径8—15mm,核长8—10mm;嫩枝叶2—3片簇生。 在白刺中,大白刺的果个头最大,直径15~18毫米,且酸甜可口,故有“沙漠樱桃”之称。另外,还一种常见的叫小果白刺,又叫西伯利亚白刺。顾名思义,它的分布远及西伯利亚,在我国华北及东北沿海盐碱沙滩也有。它同白刺、大白刺的区别除果实小一半之外,叶片以多一倍的数量簇生在一起,白刺、大白刺2~3枚簇生,小果白刺4~6枚。
白刺生长习性
白刺为旱生型阳性植物,不耐庇荫、不耐水湿积涝。自然生长于盐渍化坡埂高地和泥质海岸滩垄光板裸地上,耐盐性能极强。多生长在干燥、多风、盐碱重、土壤贫瘠、植物稀疏的严酷环境中,往往自成群落,伴生植物较少,在土壤含盐量1.2%以上的地方偶见有盐地碱蓬、翅碱蓬、柽柳、中华补血草等混生。
白刺小苗栽培繁育
播种、分株、根插
白刺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是天牛、蚂蚁
白刺园林用途
多用于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