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后花园

 热门城市
当前位置: 秀花网 » 苗木资讯 » 病虫防治 » 杜鹃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杜鹃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4-12-10 1:23:00  浏览次数:181  来源:互联网
    杜鹃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在园林上有广泛的用途,可培植于树丛林下、溪边、池畔以及草坪边缘,在建筑物的背阴处,可作花篱、花丛配置。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引种了大量的杜鹃新品种。由于人工栽培杜鹃不够注意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忽视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因而引起病虫害滋生蔓延,危害严重。     杜鹃褐斑病,也称黑斑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叶斑病,可引起植株提早落叶,影响杜鹃生长及枝条扦插成活率,进而降低其观赏和应用价值。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植物下部老叶*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病斑直径2至5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     二、发病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造成的,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色变为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从4至5月开始发病,至12月份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栽培的杜鹃全年均可能发病。高温、潮湿、多雨的环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般雨季早,危害严重,故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多雨、多雾、露水重时,或一天内浇水太晚,入夜前叶片仍有积水时,都有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     病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该病的重发期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温室中,冬季也有发病现象,一般生长较弱植株、小苗、下部叶片、通风条件较差植株和西洋鹃(与毛娟相比)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栽培,如‘南极’、‘五宝珠’等。   (2)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植株病虫害检疫工作,选用健康无病虫害苗木栽植。冬季和早春,彻底清除植株上的病叶及地面落叶枯枝(生长期内也可进行)并结合修剪去掉病枝。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湿度,栽培时株(盆)行距不宜过密,夏季要遮阴、防湿、防积水。每天浇水时间不宜太晚,不宜上方浇水,应采取根部浇灌。水的pH值以4.5至6.5为宜,要经常浇施腐熟稀薄的有机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     适当增施硫酸亚铁,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豆饼、蹄甲、鱼腥等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     盆栽种植者应注意将植株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浇水时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忌积水。经常松土施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3)化学防治在植株展叶时,每半个月喷洒波尔多液一次,连续喷洒3至4次。杜鹃开花前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喷洒预防,每周一次,连续2至3次。喷克菌800-1000倍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杜鹃褐斑病的防治技术]相关新闻
 
按分类浏览
市场行情 (108) 成功案例 (84)
苗木新闻 (83956) 栽培养护 (33394)
病虫防治 (15069) 企业报道 (11291)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热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