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一、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花梗和鳞茎。发芽后第1片叶子展开时开始发病,初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银白色病斑,后病斑继续扩大,造成表皮和内部组织脱离。鳞茎染病组织龟裂,鳞片变褐,外层鳞片上出现白色斑,病鳞片一块块地脱落下来。贮藏后期病斑隆起变黄。花梗染病产生浅黄色至褐色溃疡斑,病株矮化。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oortii(Saaltink et al.)Collins et Jones.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无芽孢,好气性。
三、发病特点
病原细菌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当幼芽抽生时因接触病部而染病。露地栽培时,病组织溢出的细菌经风雨溅射传至邻近植株进行扩展。该病发生温限为3-20℃适温为10℃,春季雨日多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四、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和选种,剔除有病鳞茎。
(2)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3)提倡轮作。棚室栽培时应启用新土。
(4)精心养护,使其通风透光,棚室内要注意降低湿度,避免大水喷灌,防止水滴溅射,提倡采用避雨栽培法。
(5)发病初期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8%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