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分布与危害
水仙鳞茎基腐病发生后使水仙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小、呈浅黄绿色,很小生根或不生根,这种植株不久即枯死。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地下部分,地上茎叶也有发生。生长期间,首先是地下部分感病,根系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鳞茎基盘处出现褐色斑点并向上迅速蔓延,使鳞茎组织呈现深褐色或紫色腐烂,鳞片间可见白色或粉色丝状物,不久茎叶上产生褐色或紫褐色的不规则小斑,并逐渐扩大,重病株由于鳞茎腐烂,地上茎叶也枯死,感病轻的鳞茎,再次种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小、呈浅黄绿色,很小生根或不生根,这种植株不久即枯死。贮藏期间发病,鳞茎根部开始变褐、腐败,后期肉质部分干腐呈海绵状剥落,有时则坚硬如石。
病原
水仙鳞茎基腐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即水仙尖镰除孢菌。
发生规律
该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存活、越冬,多从鳞茎及根部伤口侵入植株,因此,水仙在挖掘时受到损伤容易发病。种植有病鳞茎或连作发病重,贮藏场所通风不良也易发病。发病的适宜湿度为28-32℃。在舟山地区,4月中旬以前由于气温低于19℃,因而田间发病率很低;从5月份到收获期间,随着湿度升高,病情迅速发展,危害加重。
防治方法
1、选用饱满无病的种球。种球有可能带菌的,用43%福尔马林120倍液浸泡种球3.5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球15—30分钟。
2、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发病初期喷淋25%苯菌灵乳油或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