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白苏黑斑病主要在白苏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侵害叶片。
症状
白苏黑斑病在叶片上形成初为褐色水浸状的小斑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或不定形黄褐色至灰褐色的中型坏死斑,边缘颜色略深。随病害发展,病斑正背面均产生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病菌沿叶缘侵染,向里扩展形成较大的不规则坏死斑,致叶片提前坏死干枯。
病原
病原菌为Alternaria tenuis Nees属半知菌细交链孢霉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多根成束,直立,榄褐色,有屈曲,顶端常扩大,具多个孢子痕,大小为20~98.5μm×4~7μ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棍棒状,有喙或无喙,淡榄褐色,有横隔膜4~9个,纵隔膜0~8个,大小为28.5~62.5μm×9.5~23.2μm。喙胞大小为6.3~23.5μm×2.6~7.1μm。
发病规律
黑斑病为白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可发病。通常病情较轻,对白苏生产影响不明显,严重时病株率可达100%,并常与褐斑病混合发生,致植株早衰枯死,明显影响白苏生产。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也可在其他寄主上为害过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蔓延。温暖多雨,空气潮湿,植株生长衰弱或受不良因素伤害后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减少田间菌源。
2. 生长期加强管理,避免肥害或冻害、烟害等。适时追肥浇水,防止田间积水,保护地注意通风降湿。
3.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