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观赏植物枝条上布满红色的“红头蚧”,从表面上看,这些“红头蚧”就像红色的“小痘痘”一样,贴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呈静止状态,经请教植保专家,这些红色的“小痘痘”名叫红蜡蚧,属于同翅目蚧科,是危害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之一。 一、红蜡蚧发生危害特点 1.虫态特点。红蜡蚧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且三种虫态均为红色,只是颜色深浅不同,所以果农们称它为“红头蚧”。进一步解释“红头蚧”的由来是因为雌蚧成虫背面长有较厚的蜡壳所覆盖、蜡壳呈暗红色至紫红色而得名。①成蚧:雌蚧成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暗红色至紫红色的蜡壳覆盖,蜡壳顶端凹陷呈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虫体紫红色,触角6节,以第3节*长;雄蚧成虫体色为暗红色,前翅一对,白色半透明。②卵:椭圆形,两端稍细,淡红至淡红褐色,有光泽。③若蚧:初孵时扁平椭圆形,淡褐色或暗红色,腹端有两根长毛;二龄若蚧虫体稍突起,暗红色,体表被白色蜡质覆盖;三龄若蚧蜡质增厚,触角6节,触角和足颜色较淡。 2.发生特点。红蜡蚧的发生特点概括起来为“一长”、“二广”、“三强”。①“一长”:生长发育周期长。红蜡蚧一年仅发生一代,以受精雌蚧越冬。雌蚧若虫一生蜕皮3次,各龄历期分别是:一龄约经20天、二龄23~25天、三龄30~35天。9月上旬成蚧成熟交尾后越冬。雄蚧一龄若虫历期20天,二龄若虫40~45天,前蛹期1~2日,蛹期2~6日。雄蚧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②“二广”:一是分布范围广,红蜡蚧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二是寄主范围广,红蜡蚧的寄生植物全世界记载有35科64种。在我国主要危害柑橘、茉莉、苏铁、松、杉、木莲、木兰、鹅掌揪、茶树、柿、桑、梨、枇杷、蔷薇、冬青、水团花、鸡仔木、粗叶木、山矾等植物,是我国园林植物常见害虫之一。③“三强”:一是适应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形成蜡壳,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从而保护虫体。为了保护虫体,雌蚧背面逐步形成较厚的蜡壳所覆盖;其次是形成蜡茧,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从而保护虫体。二是抗药能力强,综上所述,无论是红蜡蚧的蜡壳还是蜡茧,不仅都能起到保护虫体,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而且还能阻止化学农药的渗入,这就是果农常说的许多化学农药杀不死红蜡蚧的重要原因。三是繁殖能力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雌蚧产卵盛期,卵产于雌蚧体下,每只雌蚧产卵可达200~500余粒,产卵期长达1个月。 3.危害特点。红蜡蚧雌虫多密集寄生在植物枝干上和叶柄上、雄虫多密集寄生在叶柄和叶片上吸吮汁液。其危害特点可概括为三句话:“一缩”(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二黑”(诱发煤污病,致使园林植物全株发黑)、“三枯”(受害严重的植物整株枯死)。 二、防治对策 1.开展“三检”,防患未然。一是开展植物检疫,杜绝疫区带虫树苗进入新林园,以防红蜡蚧的传入;二是开展虫情检查,准确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及时开展防治,杜绝害虫来了再防治,避免人为降低防治效果;三是检查防治效果,杜绝打了农药就完事的心态,以防治虫不彻底,在园林留下后患。 2.落实“三除”,减少虫源。在红蜡蚧发生初期,落实“三除”(掀除虫体、剪除虫枝、摘除虫叶)措施,并将“三残”(残虫、残枝、残叶)集中销毁。 2.保持“三通”,健身栽培。一是清通“三沟”(厢沟、腰沟、围沟),保持“三沟”通畅;二是及时合理修剪,保持园林通风透光;三是加强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全程监测,包括植保管理、施肥管理、修剪管理、游人护林管理等,确保信息畅通。 3.释放“三蜂”,开展生防。释放“三蜂”,即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这是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昆虫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在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大力推广。 4.喷施“三药”,杀死害蚧。在红蜡蚧发生初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或25%蚧死净乳油1000倍进行喷雾杀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