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后花园

 热门城市
当前位置: 秀花网 » 苗木资讯 » 栽培养护 » 小麦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

   发布日期:2024-12-10 0:20:00  浏览次数:332  来源:互联网
     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其中分蘖是生长中心。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一、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要立即补种。为了使补种的小麦快些出苗,应提前准备好麦种,并应当用萘乙酸或清水浸种催芽,有促进发根壮苗、增加分蘖和增强抗寒性的作用。浸种后应晾干再播种。补种不及时的,可以从出苗稠密的地方间苗补栽,栽后要踩实和及时浇水。    二、压倒针:小麦进入三叶期以后,种子胚乳中的养分耗尽,幼苗要依靠自身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促根增蘖的关键时期。而压倒针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即在三叶期镇压一遍,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安全越冬。特别是没有冬浇条件的广大地区压麦尤为重要。压比不压可减少死亡率20%左右、增产4.8%~18.2%,早压比不压增产5%。压麦时间宜在晴天中午以后,不要在有霜冻的早晨,以防伤苗。盐碱地和沙土的不宜压麦,以免引起返碱和风蚀。    三、及时治虫:凡播种偏早的麦田,出苗后应及时查治麦蚜、灰飞虱和叶蝉。因为这些害虫容易传播病毒性病害,特别是灰飞虱,会造成严重的丛矮病;麦蚜危害引发黄矮病;叶蝉危害引发红矮病。这些病害有时甚至会导致颗粒不收,所以必须及时治虫。出苗后喷撤1000~1500倍乐果溶液,每亩40千克左右,可以有效地除治麦蚜等虫害。此外要注意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四、挠麦松土:分蘖期遇雨,应及时挠麦松土,有利于破板结,促进根系生长。特别是盐碱地小麦,更应做到雨后必锄,防止返盐危害麦苗。如果因年前过早播种麦苗旺长,则应采取深挠(7厘米以上)的措施,可以起到断根控旺的作用。    五、追好分蘖肥:追施冬肥时间,应在平均气温7~8℃开始,5℃结束;追肥数量应酌情而定,方法可隔行沟施、穴施。施后要覆土,以减少挥发,提高肥效。    六、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小麦越冬前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重要措施。冬灌有哪些好处呢?因为水的热容量大,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还可以促进越冬期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并为第二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另外冬灌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所以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试验证明:一般可增产20%以上,冻害严重的年份增产幅度更大。    但实践表明:如冬灌掌握不当,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轻者抑制分蘖及生长,造成叶片干尖,重者会导致成片死苗现象。致死的基本原因是低温影响,但和播前整地不实也有很大的关系,机耕后未经耙实、镇压或未浇蹋墒水的地块,在低温条件下灌水更易加重冻害。    要发挥冬灌的良好效益,应注意掌握下列技术要点:    (一)冬灌要适时。如冬灌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如灌水过晚,温度太低,水不易下渗,很可能造成积水结冰而严重死苗。适宜的冬灌时间应根据温度和墒情来定,一般在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土壤含水量沙土低于13%~14%,壤土低于16%~17%,粘土低于18%~19%时可以进行冬灌。冬灌的顺序:一般低洼地、粘土地可先灌;沙土地因失墒快,应晚灌。    (二)灌水量:灌水量要根据墒情、苗情和天气而定。一般每亩浇40~60方水。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面积水,结成冰层使麦苗窒息而死。    (三)冬灌后,特别是早冬灌的麦田,要及时锄划松土,防止龟裂透风,造成伤根死苗。    (四)凡含水量符合下列条件的麦田,可以不冬灌:沙土地在18%以上;二性土在20%以上;粘土地在22%以上,地下水位又高的麦田。此外,凡底墒充足的晚茬麦田也可不冬灌。这类麦田因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积温不足,故叶片少、根少、没有分蘖。所以为了充分利用初冬和早春两个冻融时期的有效积温来提高分蘖节附近的地温,有利于争取多分蘖,多长一些次生根。但对这类不冬灌的麦田必须在上冻前锄划,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力争“活土”越冬,这样安全越冬较有把握了。    (五)冬灌结合追肥。凡苗少的二、三类麦田,或早播的脱肥旺苗,可结合冬灌追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10千克,可以促使小麦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增加分蘖成穗率,做到冬肥春用。但对于苗多的一类麦田,一般可不施或少施。以免春季分蘖过多,群体过大,造成后期倒伏。    七、冬季浇尿:这是一项传统的增产措施,省钱省事,增产效果显著。据试验,约每施15千克鲜尿可增收小麦l千克。浇尿为什么能增产?因为1000千克鲜尿液中含氮0.5%,约相当于30千克碳酸氢铵;含磷0.13%,相当于9千克过磷酸钙;含钾0.2%,相当于4千克氯化钾养分含量的总和。而且这些养分都很容易被小麦吸收利用。麦田浇尿应注意如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时间:从越冬起至返青前;    (二)方法:每天随积随浇,不必兑水,一般每亩浇400~500千克。    (三)盐碱地不宜浇尿,下雪后也不宜浇。    八、盖被:农谚有“麦吃腊月土”,说明盖被有防寒保苗效果,其作用是:    (一)盖被能稳定地温,防止发生冻害。    (二)盖被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分蘖节处的土壤墒情。使麦苗不会发生干旱而影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    (三)盖被能确保小麦“带绿越冬”,返青约提早3—4天。    (四)盖被能减少地面龟裂,弥补裂缝,防止因透风抽根造成死苗。所以对覆土过浅的早播旺苗、晚播弱苗、抗寒性较差的品种,在旱、寒交加的年份必须在冬季做好盖被工作。    为了确保盖被的增产效果,应注意两个技术要点:    (一)时间:应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进行。不要过早,以免将麦苗捂黄;也不能过晚,过晚叶片已受冻,操作也困难,达不到防寒保墒效果。北京市一般在大雪节(12月份)进行。    (二)方法和深度:冬灌后挠麦松士基础上,用竹耙在大行中顺垄把土搂盖在麦苗上,盖士2厘米左右即可。    九、镇压:盖被后至返青前要轧麦l一2次。这样可轧碎坷垃,土壤细碎、紧实。有利于消除板结、龟裂,保温保墒;并可拉土弥缝,防止土壤漏风。这是缺水麦田(特别是未冬灌的麦田)小麦越冬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抗旱、抗寒保苗的又一重要手段。    十、因苗管理:小麦出苗以后,由于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往往形成各种不同情况的苗情。因此必须因苗制宜的运用各项管理措施。    (一)弱苗:    弱苗的一般表现未分蘖缺位较多,根少,蘖少,叶片窄小,叶色偏淡。弱苗冬前制造和储备的养分不足,不利于安全越冬,返青后也难于健壮生长。弱苗的表现、主要成因和对不同弱苗应当采取的技术措施大致如下:    1、表现及成因:    (1)因干旱缺水而形成的“缩脖苗”,主要表现为:幼苗基部叶尖干黄,上部叶色灰绿,分蘖和次生根少或不能发生,植株生长缓慢,心叶迟迟不长,呈现“缩脖”现象,严重时基部叶片枯黄干死,植株停止生长,这类弱苗多发生在抢墒播种、土壤干旱以及由于整地粗放、土壤过松、暗坷垃悬空而根与土壤不能紧密接触,吸水困难的麦田。    (2)出现在缺磷以及干、湿板结、播种过浅麦田的“小老苗”,主要表现为:矮小、瘦弱、叶片窄、短,分蘖细小或无分蘖;叶鞘和叶片颜色先是灰绿无光,后变铁锈发紫,基部老叶渐次向上变黄、干枯,次生根少,生长不良,新根出生慢,老根变锈色。    (3)由于施肥不当或药害而发生的黄苗叫“胞烧苗”,一般症状是:叶片或叶尖发黄,长势减弱,分蘖减少甚至不能发生,严重时叶片干枯渐及死亡。就全田苗情来看,黄苗常呈轻重不同,无规律的点片发生。检查麦苗时则可发现,根尖发锈或根尖膨大,呈鸡爪状;新根出生不久便停止生长,变得短粗、无根毛;有的在根的某一个部位出现铁锈色甚至烂皮,严重时危及根茎和分蘖节,造成死苗。    肥烧苗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用种肥过多,化肥品种使用不当,尤其是过量施用尿素、碳酸氢铵;或磷肥质量差、酸度大;或过多施用未腐熟有机肥且撒施不匀;药剂处理失误等。    (4)由于底肥少、地力薄而出现的“黄瘦苗”,麦苗表现出瘦弱、色淡、叶片薄而细长、无光泽。另外还有播种过深的“黄瘦苗”,幼苗叶片细长发软,低位蘖往往不能发生,根系发育不良,苗瘦弱,叶色浅。    2、措施:对因干旱“缩脖”症状出现时,及早浇好分蘖盘根水,对旱地麦田,要采取镇压措施;对“小老苗”主要是多松土,结合深施氮磷混合肥或无机、有机混合肥并结合浇水;对“肥烧苗”补救措施是立即浇水,浇水后破除板结;对肥料不足的“黄瘦苗”,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要结合浇水,注意中耕松土,每亩施速效氮肥15~20公斤;因播种过深的弱苗,要扒土清垄,或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至于因晚播形成的弱苗,主要是积温不足,这时苗小根少,肥水消耗少,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二)壮苗:    壮苗一般是在播种适时、土壤肥沃、墒情适宜的条件下形成的,其表现为出苗快,叶片较宽大,分蘖和根系均能按期出生,分蘖粗壮,叶片挺而不拔,叶色浓绿,根多,根部附着的土粒也多。对于这类麦田,要密切注意它的群体发展,如基本苗过多,预计越冬前总茎数将明显超过合理指标时,应在分蘖初期及早疏苗。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如发现总茎数提早达到合理指标时,应及时采取深中耕的断根措施,以抑制小蘖出生,促进大蘖壮长。    在苗期分蘖达到预计数以前,如发现麦苗叶色变淡,叶差距拉大,心叶生长迟缓,下部叶片有退黄趋势,应适当追肥浇水。    (三)旺苗:冬前小麦旺苗多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偏早,播量偏大、肥力又高形成的,一般有三种情况:    (1)肥力基础较高,施肥量大,墒情适宜,加之播种偏早,因而麦苗生长势强,分蘖多,速度快。一般到11月下旬,每亩的总蘖数就可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如任其发展,在冬前常可达到百万以上,而且植株高,叶片大。若遇暖冬,年后继续旺长,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对这类麦田要及早采取措施,当发现长势强,分蘖过猛时就要设法控制其生长速度。控制的办法是深中耕断根,可用耘锄或耧深耠,一般深锄10厘米左右。该措施不仅有效,而且影响控制效果时间长。断根后,暂时减少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缓生长速度,在恢复和重新发根过程中,转移了生长重心,实质是控了地上相对的促了地下,而且使根系向下伸展。如果深锄后仍然很旺,隔7~10天再进行一次。    (2)有一定地力基础,又施了种肥并因基本苗偏多,播种偏早而形成的旺苗,这种旺苗一般是假旺苗,若冬前不管,到越冬前或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即所谓“麦无二旺”,对此应进行疏苗并适当镇压或深锄,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旺长,增加养分积累并于浇冻水时追施适量化肥(一般亩施5~7公斤尿素),年后即可转为壮苗。    (3)地力并不太肥,只是由于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造成的群体大,苗子挤,使其窜高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一般不宜深中耕,有旺长现象的麦田,结合深中耕,可用石磙碾压,以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旺转壮。但下湿地和盐碱地不宜碾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返碱。    十一、越冬死苗的原因与预防: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除气象因素外。从栽培角度看,主要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以及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1、引种只注意丰产性,忽视抗寒性。将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盲目引入冬性品种种植区,因而加重了冻害死苗。    2、晚播粗种,加重冻害。一种耕作制度既受限当地热量条件,也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如不顾客观条件不适当地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致使每年都有一大批耕作粗方的晚播麦,再加上品种不配套,苗弱抗性差,冻害严重。    3、早播旺长,降低抗寒性。如果播种过早,麦苗旺长甚至冬性弱的品种在冬前穗分化就达到二棱期以后,抗寒性降低,造成冻害死苗。    4、墒情不足,旱助寒威。造墒不匀或抢墒播种的麦田,底墒不足,土壤干旱,加重冻害。    5、浇水不当,不利越冬。浇冬水过晚造成“凌抬”死苗,另外,浇水后划锄不及时,龟裂板结,也易断根风抽而死。    针对上述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预防办法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布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任何良种都要求一定条件,必须对品种合理布局,恰当使用。一般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品种类型区布局品种,并要根据土壤、地力、水利、茬口等,安排几个不同产量水平,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2、狠抓培育壮苗。壮苗积累糖分多,抵抗力强,有利于安全越冬。凡是对培育壮苗有利的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冻害死苗。    3、加强越冬管理,狠抓防寒保温措施。越冬管理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小麦冻害程度,所以要浇好封冻水,防旱、抗旱;搂划镇压;严禁割育和牲畜啃青等。 (记者 佚名)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小麦冬前管理]相关新闻
 
按分类浏览
市场行情 (108) 成功案例 (84)
苗木新闻 (83956) 栽培养护 (33394)
病虫防治 (15069) 企业报道 (11291)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热门品种